鲁迅当时每月工资350块大洋,换成现在的人民币,能够有多少钱?
引言
鲁迅,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作为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中国人,没有人不曾读过鲁迅的文章,更得益于鲁迅先生特殊的文风,我们对他的许多名句几乎已经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换句话说,“DNA动了”,譬如《纪念刘和珍君》中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更使我耳不忍闻”、“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以及那句被广泛调侃的鲁迅体:“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可以说,鲁迅先生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文章中不仅有犀利的文笔、深邃的精神,同样有诙谐幽默的一面,供我们茶余饭后聊以解忧,鲁迅本人也不仅仅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忧国忧民民族脊梁形象,他变得更亲切、更丰富。
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家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浙江绍兴,这个地方出过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比如巾帼不让须眉的革命女性秋瑾,又比如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蔡元培,或许也只有这样一个富庶的江南水乡才能孕育出鲁迅这样才思广博独具南国特色的人物。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蜚声于世界文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评价,他有许许多多的代表作,《呐喊》《彷徨》《狂人日记》,他曾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从而弃医从文以笔为刀铸我中华之魂,这些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然而在鲁迅的身上,也有一些我们不太知道的趣事,比如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也曾深受功课的困扰,许多门课程在及格的边缘疯狂试探。
同样的,也有很多人会感到好奇,作为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鲁迅的家境究竟如何?鲁迅幼时家境非常优渥,就读于家乡的私塾三味书屋,然而周家后来因为一次事故家道中落,鲁迅也因此去到农村生活,生活环境改变非常巨大,幼时家庭的变故给鲁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都反映在了他的文章中,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成名后的鲁迅不再依赖于家庭的资本,而是通过创作来赚钱。那么有人就要问了,作为那个时代最顶级的文学家,鲁迅到底能赚多少钱呢?
展开全文
首先是鲁迅作为公务员的收入。1912年,鲁迅受蔡元培的邀请,与中华民国政府的教育部任职,共历时14年。任职期间,鲁迅每个月的工资为360块大洋,换算成今日的币值,一块大洋约值110元人民币,再考虑当时时局动荡,民国政府并不能全数发放工资的情况,鲁迅每个月作为公务员的收入所得约为两万元。这个工资不论是从现在的角度,还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都是相当高水平的,依照当时民国的物价,鲁迅一家以这个工资就已经可以过得非常滋润了,然而这远不是鲁迅收入的全部。
在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学院期间,鲁迅还被特聘为大学院的特约撰述员,这份工作的每月工资是300圆,再进行换算即每月三万余人民币,年薪将近4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一家的生活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富庶了,但这还不是他的收入的全部。作为一个笔耕不辍的作者,鲁迅最主要的收入其实是稿费和版税,他每月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能为他赚取大概500大洋的稿费,这又是一笔五万余元的收入,还有版税,鲁迅的书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曾经就有一次某家出版社一次性给了鲁迅先生两万大洋的版税损失费,也就是一次性给了鲁迅先生两百余万元。
除却稿费和版税,鲁迅先生还是一名热心的教育工作者,由于他名气极高,非常受青年学生的欢迎,各个大学都喜欢邀请鲁迅去开设讲座或者进行任教,鲁迅曾在西安大学进行讲学,还在厦门大学做过教授,这笔教育收入同样是不菲的,每月也能达到好几万人民币。这样的收入等级,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也侧面说明了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换句话说,让收入与成就相匹配,其实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没有理由去要求那些优秀的有卓越贡献的人都过得艰苦朴素,就好像对待现在的那些勤恳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就应该多多发放奖金以资鼓励,毕竟现在有的演员口齿不清五官乱飞都能日薪208万呢。
其实鲁迅先生能获得如此高的工资,也和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关,民国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非常丰厚,当时随便一位大学教师每月都能拿到上万元的工资,如果是比较厉害的教师,更是能拿到五六万元的工资,所以像鲁迅先生这样的等级能有如此高的收入也就不奇怪了。而关于鲁迅先生本人,我们要永远记住的,是其深刻的思想和不朽的精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他是拿笔的战士,在文化的战场冲锋陷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