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流水突破91亿,5人开发信用卡套现App被判刑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04-23 10 0

近年来,移动支付工具的普及为小微商户带来了便利,但其中也隐藏着不法分子的伎俩。一款名为“海草生活”的App,原本是为小微商户设计的便捷收款工具,支持微信、支付宝、信用卡等多种支付方式。然而,这款“收款神器”实则被不法分子用作进行信用卡套现的工具,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并迅速发展壮大。短短三年内,App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7万人,交易流水总额达到91亿元。

根据江苏省灌南县检察院的提起公诉,今年2月,法院判处吕某甲等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五年六个月至二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对部分被告适用缓刑,且处以罚金。吕某甲提出上诉,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交易流水突破91亿,5人开发信用卡套现App被判刑

### 诱人的“海草生活”App背后隐藏的陷阱

“海草生活”App的背后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那时,詹某从事POS机市场推广工作,找到吕某甲提出合作开发一款帮助用户进行信用卡套现的手机POS软件,双方约定,由吕某甲负责技术支持,詹某负责市场推广。然而,由于缺乏第三方支付通道,初步计划未能实施。

2019年1月,吕某甲和詹某通过朋友介绍,与上海Y公司合作,开发出具有线上POS机功能的“海草生活”App。Y公司提供支付通道和支付牌照,而吕某甲负责技术开发与运营,詹某则负责市场推广。经过多次测试,2021年4月,App正式上线,用户只需注册、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并完成人脸识别,就能轻松成为该App的用户。使用者在App中选择收付款功能,输入金额后,系统会将其与虚拟商户信息匹配,利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操作,扣除手续费后,资金很快返还至用户绑定的储蓄卡。

尽管表面看似便捷的支付工具,背后却暗藏着虚构交易的操作。为了避免银行监管,吕某甲等人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包括要求套现金额不能为整数、信用卡和储蓄卡不可以是同一家银行等,这些手段帮助他们躲避了金融监管的视线。

### 代理推广,层层渗透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吕某甲等人推出了名为“海草展业”的代理端App,每个代理可以通过生成二维码进行推广,发展下级代理并从中分成。詹某借助自己在POS机市场的推广资源,将代理二维码发给老客户,让他们通过微信群等渠道继续推广。随着代理数量的激增,“海草生活”App的用户和交易量也在不断攀升。通过“海草展业”App,某些代理甚至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数十亿的交易流水。

展开全文

但在2023年6月,Y公司因经营问题关闭了支付通道。吕某甲及时联系了拥有第三方支付资源的唐某,将支付通道接入“海草生活”App继续运营。然而,非法经营的事实仍然无法掩盖。

### 司法打击与监管漏洞的暴露

2024年1月,灌南县公安局接到举报,称“海草生活”App涉嫌非法经营,经过调查,警方在1月24日立案侦查,并在1月31日将吕某甲及其同伙抓获。根据App后台数据,用户已达到3.7万余人,交易流水超过91亿元,而“海草展业”App发展了7000余名代理,直接推动了非法套现行为。

调查显示,“海草生活”App的商户数据并非由商户自己注册,而是通过后台直接导入的虚假交易数据,表面上看是消费者使用信用卡在商户处消费,实际资金在扣除手续费后被退回至用户本人账户,涉嫌严重的虚构交易。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规定,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2024年7月,案件被移送检察院审查,灌南县检察院检察长魏震在深入分析后认为,吕某甲等人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尽管他们与有资质的支付公司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具有合法性。虚构交易、改变信用卡消费的原本功能,最终把消费贷款转变为现金贷款,给金融机构的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 改善金融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目前,针对这一案件,灌南县检察院已积极推动改进信用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监管机制,提醒金融机构加强对信用卡非法套现行为的监控,及时堵塞漏洞,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相关银行也已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监测系统,通过实时识别和拦截套现行为,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这一案件不仅揭示了金融领域存在的监管漏洞,也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移动支付便利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潜藏的风险,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规避监管,危害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