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延续!父母将23岁离世儿子的器官捐出“救了”七个人|封面头条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09-18 1 0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9月8日中午12点过,四川省人民医院第一住院楼的手术室里,一场器官获取手术刚刚完成。包括手术医护人员、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会见证者在内的十余人围绕手术台,双手抱在胸前、静默缅怀,向逝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让生命延续!父母将23岁离世儿子的器官捐出“救了”七个人|封面头条

器官获取后缅怀捐献者。 四川省人民医院供图

逝者的名字叫龙龙,一场车祸将他的生命定格在23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的父母忍住悲痛捐出儿子的器官,让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也让7名患者与家庭重获新生。

严密评估与维护

为生命接力保驾护航

9月3日,四川省人民医院OPO科(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科)得到消息,在另一家医院里,23岁的龙龙遭遇车祸生命垂危,其家属有器官捐献意愿。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部牵头,OPO科、器官移植团队、手术室、麻醉科以及相关医技科室迅速组成专业团队,开始进行系统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

“我们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各个器官是否符合移植标准,同时还要与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在家属同意后,才能获取器官。”该院OPO科主治医师潘灵爱说。

在此期间,团队还要对患者的器官进行24小时监测、维护。“发现任何变化,我们都会立刻进行讨论。”该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洪吉说,“团队经常半夜2点开伦理委员会。”

经过一系列评估和维护,龙龙所有的器官均满足国家的器官移植要求。最终,其家属同意捐出心脏、肺脏、肝脏、两个肾脏和两片角膜,并于9月8日进行手术。

“一般来说,每个供体平均只能产出3到4个器官,同一个供体产出7个器官是非常难得的,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杨洪吉说。

7台移植手术同步开展

半天内完成生命延续

展开全文

9月8日中午12点过,龙龙的器官获取手术完成后,7场移植手术同步展开。

完成7台手术的分别是四川省人民医院肺移植曾富春、郭璐团队,心脏移植黄克力团队,肝脏移植张宇团队,肾脏移植杨洪吉团队和角膜移植余曼团队;在每个团队背后,又有来自重症医学、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临床检验中心、药学部、超声中心、放射科、康复科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当天17点半,心脏移植手术率先完成;19点,肺移植手术完成;22点,肝移植手术完成;两场肾移植手术分别于18点和次日0点半完成,两场角膜手术也于当晚做完。在100多名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7台器官移植手术在半天内完成。

当龙龙的心脏在另一名患者的身体里重新跳动,当他的肺脏、肝脏、肾脏、眼角膜帮助其他患者恢复健康,龙龙的生命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

患者排队4年半等到肾源

感谢“龙龙”让她重生

来自泸州的李林是七名受捐者之一,她得到了龙龙的一颗肾脏。这场移植手术,她等了整整4年半。

李林永远忘不了得知可以做配型检查的瞬间:“我觉得用‘激动’这个词都不够,我的手是抖的,说话声音也是抖的,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发抖。因为希望来得太不容易了,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在她心中,龙龙捐献器官的行为是伟大的。

“真的感谢这位小弟弟给我重生的机会。我听医生说他非常年轻,我想他对自己的人生一定还有很多规划。我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去世的,但是我会带着他的这份憧憬和希望走下去。”李林说,她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待康复后,她将重回讲台。

潘灵爱介绍,龙龙的器官分别捐献给了一名中末期心衰患者,一名中末期呼吸衰竭患者、一名肝硬化患者、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两名有角膜疾病的患者,7名患者都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康复阶段。

器官捐献意味着什么?

当生命的长度无法延续

生命的广度还能拓宽

将器官捐献给陌生人,若是在几十年前,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接受。如今,随着国家的深入宣传,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改变。

截至目前,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超过710万;我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从2010年的0.03升至2024年的4.78。截至今年2月底,四川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46.8万余人。

“在龙龙的这场器官捐献中,家属展现出的大爱令人感动。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最专业的技术和最高的敬意,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让爱心得以传递”。杨洪吉说。在他看来,公众对器官捐献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那么,器官捐献到底意味着什么?

采访中,多位医务工作者表达了相似的理念:当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生命的长度已经无法延续,或许能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拓宽生命的广度。

(文中龙龙、李林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