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SpaceX,东方空间计划2年打造“引力二号”,已拿下6亿人民币B轮融资【附商业航天发展前景预测】
图源:摄图网
1月24日,东方空间宣布已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申银万国投资、洪泰基金、新鼎资本等新机构投资,老股东山行资本、民银国际、鼎和高达等继续加持。这笔融资将用于“原力-85”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加速“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
1月11日,东方空间首款火箭“引力一号”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首飞成功,发射了三颗“云遥一号”气象卫星,以及重达3吨的低成本货运飞船主体结构配重。“引力一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创造了多项纪录。
东方空间计划再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引力二号”首飞。引力二号以可回收、极致性价比、高轨发射为主要特点,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到15-20吨,发射成本媲美SpaceX猎鹰九号水平,能够满足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及中高轨发射需求。
此外,引力二号将采用东方空间自研的原力-85发动机,已于2023年12月完成半系统热试车,于今年一季度完成全系统试车。东方空间在无锡市梁溪区建设了航天动力总部,占地面积约121亩,建成后可年产300台原力-85发动机,能支持年30枚引力二号火箭飞行。
我国航天产业在多个领域已经步入了商业化进程。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以及“互联网+航天”的产业升级变革,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航天领域在商业航天方面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上游主要为卫星制造企业,代表企业有智星空间、零重力实验室、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等;行业中游主要有卫星发射企业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行业下游主要为卫星应用及运营企业,代表企业有航天世景、华力创痛、北斗星通及中海达等。
展开全文
中国卫星火箭制造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
在航天行业,仅有航天科技旗下航天装备行业营收占比相对较少,这主要与其旗下子公司较多为主,但实际上航天科技是我国重要的航天装备生产上市央企。其他航天行业上市公司情况如下:
2027年市场规模或会超300亿元
目前,航天行业主要生产制造主体为“国家队”,行业发展仍旧主要受国家管控。但国务院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2022年7月6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开工仪式在海南文昌举行。这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从设施建设和国家导向来看,未来商业航天或将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推动中国航天进一步发展进步。
基于此,前瞻预测2027年中国航天行业市场规模或会超300亿元,2022-2027年年复合增速或达到15%。
对于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现状,中科院院士王建宇表示,商业航天很火,但风险也比较大,第一是商业航天的资金来源、最终用户和盈利模式现在并不清晰,第二个风险是,和现有系统竞争的风险非常大,空间互联网将会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第三个风险是空间固有资源的竞争风险,包括轨道资源、频率资源、太空垃圾等问题;第四个风险是,低成本、短周期和高且可靠的质量要求是矛盾的。王建宇指出,只有技术提高,而且保证质量,才是商业航天的根本。
根据《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明确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卫星网络等细分产业。对此,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百奇建议,北京要给予商业航天行业上市融资更多的政策支持,增加在净利润等指标方面的包容性,满足商业航天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的需求,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