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率先探索数币智能合约应用供应链金融价值,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05-06 36 0

距离北京百公里之遥,蓬勃发展的雄安新区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上又有了新进展。4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之一,雄安新区数字人民币业务累计达到1649万元,交易金额超过1780亿元,数字人民币智慧支付示范区、智慧生物平台等多个应用场景,在全国皆属于首创。

在to B方向,雄安率先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4 月 23 日,国网河北电力、国网英大集团、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国网河北物资公司和国网雄安保理等产业单位与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在雄安新区成功发布了国内首个服务央企产业链的“开放银行+数字人民币智能存管+保理”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标志着智能合约在对公领域商业应用价值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雄安率先探索数币智能合约应用供应链金融价值,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智能合约介入实现企业融资降本增效

据介绍,“开放银行(融E聚)+数字人民币智能存管+保理”方案通过使用数字人民币伞列钱包搭载智能合约的及时优势打造智能存管产品,在资金定向支付及分账场景进行高质量应用,并基于开放银行接入智能合约实现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保理融资放款、还款分账环节的闭环应用,满足了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管理需要,有效降低了供应链金融产业链资金管理成本、金融机构资金回款风险以及“二清”风险。

简单来讲,这一方案以数字人民币为支付媒介,贯穿保理融资放款和回款全流程,加载定向支付、自动分账、冻结解冻等智能合约模板,显著提升了业务的便捷性,实现了资金闭环自动履约运转,为破解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的身份核验、风险识别、资金存储管控等难题贡献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电网供应商在融资过程中,身份核验与风险识别难、信用担保难是其逃不掉的痛点。作为电网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之一,中辰股份市场总监陈欣深有感触。“特别对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流程较为繁琐,线下竞调等环节时间周期过长,如果出现企业急需资金的情况下,传统融资是解决不了我们现实问题的。”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的最大作用,便是“全流程自动管控”,继而实现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的大大减少。工商银行雄安分行项目负责人刘泽龙表示,首先在账户开立方面,依托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账户体系,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可能涉及到的跨地区、跨行开户问题。

从风险管控角度,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介入实现了企业融资的降本增效。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搭载智能合约,企业融资从申请到放款、还款清收,全部实现自动化,既便利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可能涉及到的资金流程的监管,使资金可溯源,也省去了人工操作,节约时间成本。

展开全文

刘泽龙进一步解释,在传统保理业务开展过程中,核心企业给下游供应商签发应收账款的凭证,下游供应商拿着应收凭证找到保理公司,去做应收账款的融资申请;而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模式创新,让整个资金链条的效率更高,并使链条上的所有资金都在监控之中。

“这样的数币保理业务试点对我们供应商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流程线上化操作,简单快捷,我们提交融资后基本能当天放款。”陈欣说道。

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谈及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开放生态的设计理念时曾表示:“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中,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交易各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在建立支撑智能合约应用的生态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即结算、依法可追溯、高安全性等特性,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具备“全周期流向透明可查”“支持24小时大额放款”“资金按合约自动执行”等优势。面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资金管理效率低、资金监管路径长、传统账户体系下多主体账务处理难等问题,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特性不谋而合。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将数字人民币与供应链金融结合,也意味着数字人民币试点实现了由C端更多转向B端的创新。

“相应地,这也象征着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丰富。”刘泽龙说道。当数字人民币应用到供应链金融场景中,不仅实现全流程资金的可溯源、增加资金可信性,也极大提升了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与可得性,真正使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到实体经济末端。

不过,就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来说,仍处在试点的萌芽阶段。“先有后优”,相关产品的升级迭代在未来还有很多空间。国网英大集团数字金融事业部聂猛提出,产业链上众多数据还尚未完全打通,在设计数币智能合约的分账方案上,还需要优化。

“后续我们也希望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特点,寻找更多类似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业务模式。”刘泽龙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