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Connor 欧意交易平台, 2024-06-12 25 0

“我们之前就像在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但倒不出来。”近日,在“以匠为心 科技向光而行”北汽科技沙龙上,谈及当下汽车行业的竞争升级和营销环境变化时,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如是说。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从小米SU7上市前后雷军每天一个小视频、积极与用户互动;到蔚来李斌“沉迷”直播;到再到吉利李书福、长城魏建军、奇瑞尹同跃和长安朱华荣等企业一把手也开始活跃于各大直播平台……在这个“卷完价格卷领导”的流量时代,车企想要“出圈”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一方面,如今早已不是“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时代,酒香越来越怕巷子深。即便你深耕技术,有很强的“内功”,但如果没有把它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依然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用户的“眼球效应”越来越分散,车企“讲好故事”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是北汽当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早在4月中旬,极狐汽车就专门举办了一场达尔文2.0技术品牌发布会,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详细介绍了其在三电、智能、安全、健康、驾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特别是极光电池、灵韵底盘、灵智OS系统和北极星平台等,都让人眼前一亮。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代康伟在发布会上反思道:“过去这几年里,我们匠心地造车,但我们忽略了用户、公众对极狐技术、极狐产品的感知和情绪共鸣。我们沉浸于造一款好车,但我们没有问自己,我们那么多的用心,用户真的知道吗?”

这两场专门针对技术的沟通,不仅展现了北汽在技术方面的深厚底蕴,也将其渴望被更多人看到的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刘宇所说:“北汽的‘卷’,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帮用户解决问题,为用户创造价值,在汽车每一个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拿出最大诚意、下扎实功夫,确保品质。”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事实上,这么多年,北汽的实力一直在被低估的,截止到2023年12月,北汽集团申请专利约3.5万件,授权专利27953件,有效专利18472件,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有效专利来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大重要领域,新能源领域授权专利3426件,有效专利3140件,智能网联领域授权专利1543件,有效专利1067件。其中三电、氢能等核心技术层荣获6次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但他同时也表示,接下来北汽会加强技术内容的输出,多举办包括技术沙龙、试乘试驾甚至包括翻滚测试等之类的活动,让更多消费者可以切身感受到北汽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从敢于尝试、努力破圈的诸多尝试,外界似乎也看到了,北汽在新的“70后”的董事长张建勇上任后,正积极求变,展示品牌和技术实力,唤起外界对其品牌技术的感知和情绪共鸣,最终赋能产品的销售。

4月22日,北汽极狐的重磅新车——极狐S5就将正式上市,此外,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合作的享界S9也将问世,北京汽车也有BJ30等系列新车,可以说,北汽的技术积淀已经到了产品落地的爆发期。

“干就完了。” 北汽研究总院院长王磊如是说。

1

坚持技术创新和匠心品质

北汽集团拿下技术高地

我想,很多人可能都很好奇,北汽的这盏“茶壶”里,究竟装着多少“饺子”?

在达尔文2.0技术发布会上,极狐汽车其实已经系统展示过。在此次的北汽科技沙龙上,王磊更加系统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站在研发工程师的立场,从“更智慧、更节能、更安全”三个角度,介绍了北汽集团的技术积淀。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在智慧方面,他介绍表示:“北汽早在2022年就推出极狐阿尔法S HI——地表最强的L3级别自动驾驶,同年9月,在深圳率先推送城区NCA智驾导航辅助功能,成为首个在中国城市道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并规模推送给用户的车型,NCA里程达百万公里以上。”

或许有人会将极狐阿尔法S HI版的智能化表现归结于与华为的合作,然而实际上,北汽现如今同样拥有完全自研团队和自研技术,作为国内少数即将拿到L3准入牌照的车企,正在紧锣密鼓得研发高速NOA技术。

在此次活动现场,北汽集团还借助于全新BJ60展示了自研的原地掉头功能,证明北汽在底盘方面的底蕴。

华山论剑V

,赞

41

节能方面,北汽集团则已经掌握了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13项硬核实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极光电池和魔核电驱系统,前者采用了高能安全“4+1”安全设计架构,能实现超快充,800V高能超充,480kw超充装,全气候仿生温控架构,曾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后者同样是行业领先,其混动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为206kW,峰值扭矩为450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54秒,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000km。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用官方的话来说:“北汽在节能方面不是‘有一号’,而是当之无愧的‘头一号’。”

安全方面,北汽集团则有行业首创的上钢下铝车身,车身链接技术创新,白车身铝合金总量达 46.6%,热成形、高级高强钢和高强度钢应用占比达 33.8%。

目前国内量产车型中最大的一体压铸铝合金件,比如阿尔法S全车就采用了8个大型压铸件,全车共使用压铸铝65kg。针对用户环境更加极端的越野车,北汽还在2023年推出全新BJ40时,将行业首创的内嵌式防滚架升级成了最新内嵌式防滚架,A柱边梁液压胀形管近5000吨,持续引领越野车领域的技术创新。

去年因为开发考拉车型,北汽集团还研发出了行业首创“母婴牙胶级”全方位健康座舱空间技术,其中抗菌表面材料(方向盘、门把手等触摸点)和工艺拥有发明专利。抗病毒材料(空调滤芯)消杀率达99%。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可以说,无论是创新意识还是技术难度,在行业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之所以能在技术上如此领先,是因为北汽集团是目前行业内最全面的研发实验体系之一的车企,其试验中心分布于北京亦庄、顺义、通州、江苏镇江,研发领域横跨三电、智能网联、整车试制、整车及系统的NVH测试、电机及部件EMC测试等等,是首个获得TMMi-3级认证的测试组织、国内首张获得DAkkS认证证书的汽车企业。

据刘宇介绍:“2024年,北汽的研发投入高达132.1亿元,研发团队超8000人,到2030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根据规划,北汽将在2025年前实现技术迭代升级,2028年实现重点领域突破,2030年实现核心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2

品质平权

打造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刻苦研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更好的产品服务于用户,正如王磊所说:“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拿出一款好产品,是北汽研发对用户的最大诚意。”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一位曾在北汽研究院就职现在转行做媒体的老师,回忆自己在北汽工作的时光时说过,可能部分人对北汽的印象更多北京奔驰,但实际上北汽的研发体系非常成熟,掌握了很多领先的科技技术,为什么在大家的印象里却没有非常深刻的,是因为它们往往会等这个技术成熟后再推出市场,有时就错过了黄金时间。

这原本是对技术和用户负责的体验,但在当下这个一切求快、很多企业甚至会将还未研发完成的技术付诸宣传的新汽车时代,显得是有些“过于保守”了。

极狐考拉可以说北汽体系内最打破常规的作品。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定位为全球首款针对母婴和亲子的智能汽车,而是因为它真的为了亲子需求做了个性化的开发:比如安全设计较主流标准提升了60%,结构强度提升了156%的全球首款全电控智能儿童安全座椅;再比如联合中科院一起开发的行业首创的“除醛晶体和吸附降解材料”,让车内达到近乎“零醛零苯”的效果。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当然,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更欣慰于看到北汽花了很多经费去研究这些技术以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但这些成本最终并没有转嫁到用户身上,11.98-16.98万的定价公道又有诚意。

所谓“匠心科技,品质平权”大抵就是如此。不光如此,应该还有很多人记得此前极狐阿尔法S Hi先行版上市降价10万时,极狐选择将老用户的购买差价,用现金的方式如数返还的行为。这些可以说都是北汽对用户诚意的体现,也是北汽推崇品质平权的体现。

正如刘宇所说:“‘生而破界,极致守护’这个词凝练了我们北汽的造车情怀,我们希望把很多大家觉得遥遥不可及的配置,让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得到,比如标配800V的车型,现在消费者不到20万就可以买到。”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据透露,在即将上市的极狐S5上,极狐将全系标配800V,要知道,在目前的市场上,虽然很多车型也号称有800V,但基本只会在25万+的高配车型上搭载,极狐T5和S5是少有把800V车型的定价杀进20万内的产品。

作为今年北汽推出的第一款重磅车型,除了全系800V标配,极狐S5还采用了极具个性化的造型,风阻系数0.1925cd,目前是全球量产车最低风阻的车型,同时辅以双电机第四代极锋动力,它的零百加速只需要3.7S。

以技术破圈,北汽集团打出转型第一张牌

据介绍,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极狐将带来极狐T5、极狐S5、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一款全新神秘新车;北京品牌则将带来包括BJ40、BJ60以及即将发布的BJ30和即将亮相的BJ60增程版车型,可以说是火力全开。

这就是以科技赋能品质平权的最好体现。

结语

在这个一切都以结果为导向的流量时代,努力和诚意似乎已经成了最廉价的东西,人们只关心你卖得好不好,而不会在你付出了多少努力。然而,靠流量取得的成就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只有真正真正为用户造好车的品牌,才能赢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坦白说,无论是达尔文2.0技术品牌发布会还是技术沙龙,北汽的语言依然略显生涩,技术“出圈”的难度也远比“卷价格”、“卷老板”要难得多,但有底层技术的加持,再加上勇于突破自我的决心,让我们看到了北汽的更多可能。

评论